相關管理條例公開征求意見 私募基金行業提出(chū)五項建議
2017-09-29



830日至930日,國(guó)務院法制辦就(jiù)《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(征求意見稿)》公開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。中國(guó)證券報記者28日獲悉,中國(guó)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分别在(zài)北京、深圳、上(shàng)海等地(dì / de)組織多場系列研讨座談會,邀請協會私募證券、私募創投和(hé / huò)私募股權及并購專業委員會、各類私募基金管理人(rén)、各地(dì / de)方性私募基金行業協會、基金外包服務機構、多家律師事務所等逾百家機構參會,圍繞《條例》的(de)必要(yào / yāo)性和(hé / huò)重要(yào / yāo)性、私募基金的(de)内涵與外延以(yǐ)及《條例》(征求意見稿)的(de)具體條文,進行了(le/liǎo)全面、深入、系統地(dì / de)專題研讨,收集形成一(yī / yì /yí)系列建設性的(de)修改建議和(hé / huò)意見。

綜合各次專題研讨座談會的(de)情況,絕大(dà)多數與會代表形成以(yǐ)下五項基本共識:一(yī / yì /yí)是(shì)《條例》是(shì)黨中央、國(guó)務院确定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立法項目,是(shì)落實第五次全國(guó)金融工作會議的(de)重大(dà)舉措。私募基金行業呼籲抓住難得的(de)立法機遇期,希望《條例》早日出(chū)台。

二是(shì)《條例》應當明确各類組織形式的(de)基金的(de)經營性信托本質,将《基金法》《信托法》作爲(wéi / wèi)《條例》的(de)立法依據,從而(ér)明确基金管理人(rén)對基金投資者的(de)受托責任,更好地(dì / de)堅持投資者利益至上(shàng)原則。

三是(shì)《條例》應當充分厘清私募基金的(de)内涵和(hé / huò)外延,遵循國(guó)際證監會(IOSCO)提出(chū)的(de)私募基金标準和(hé / huò)特征,強調“非公開募集”、“向合格投資者募集”、“組合投資”、“賣者盡責、買者自負”和(hé / huò)“收益共享、風險自擔”五項基本特征,着重從募集行爲(wéi / wèi)和(hé / huò)持續信息提供的(de)角度進行監管。

四是(shì)《條例》法律位階較高,在(zài)立法内容上(shàng)宜求同存異,主要(yào / yāo)規範一(yī / yì /yí)般性、根本性和(hé / huò)原則性問題,做好行業發展和(hé / huò)監管體制頂層設計。相關操作性和(hé / huò)政策性内容可通過配套修訂部門規章及自律規則解決。

五是(shì)根據《基金法》、中央編辦和(hé / huò)證監會的(de)授權,三年多以(yǐ)來(lái),協會紮實開展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和(hé / huò)自律管理工作,初步形成和(hé / huò)規範行業秩序,逐漸樹立以(yǐ)私募基金行業持續信用記錄和(hé / huò)積累爲(wéi / wèi)核心的(de)自律管理邏輯,搭建行業自律規則體系,爲(wéi / wèi)行業發展提供重要(yào / yāo)的(de)制度和(hé / huò)數據基礎。實踐證明,我國(guó)私募基金行業施行“統一(yī / yì /yí)标準、集中備案、分類監管、信息共享”是(shì)行之(zhī)有效的(de)。



(封面圖片來(lái)源:互聯網)




掃一(yī / yì /yí)掃關注

微信公衆号